為什麼“轉貼”和“讚”不會真正改變世界
在閱讀這篇文章前,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KONY2012,先去GOOGLE一下吧
由 凱瑟琳·威廉姆斯 ( 查看資料 )
對於「看不見的孩子(Invisible Children)」這個網路熱門影片的背後團隊與創辦人來說,這幾個星期真像在地獄一樣。首先,人們開始討論他們的財務問題,質疑他們背後的動機不單純,各式反面評論像是野火一樣地不可收拾。 而接下來同在影片中演出的共同創辦人居然因精神問題在聖地牙哥裸體逛大街而遭警方拘補。現在這支影片已經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表面功夫。(很令人驚訝,但並不意外。)事實上,你會發現,這個新聞的主要的關注焦點已經不是逮捕約瑟夫·科尼了。
除去那些在KONY2012背後的複雜的政治勢力以及牽涉的選舉因素(這些其實被隱藏的非常好)這個運動展示一幅虛華的圖象,讓人看到社群媒體的力量以及它的局限。在十天之內,KONY2012影片在YouTube上已超過80萬的點閱率。像是前所未有一樣,人們如此輕易及快速地被動員起來。但我們真的知道這一切的行動到底是為了什麼嗎?而如果我們被號召了,那我們有達成什麼樣實質的效果嗎?還是那個成果是我們自已想像而已?只要一個動作,即時--或半即時--我們可以對它按「讚」,我們可以分享它,雖然我們對其內容只是一知半解,我們已經用自已的名字在這些事投下了信任票。這就像是曾經有過的公益標語:「只要每天一杯咖啡的成本,你就可以拯救生命。」
我第一次看到KONY 2012年影片,是因為朋友轉貼在我的Facebook塗鴉牆上。而我當時真的被感動了。在影片中,你看到了難以想像的痛苦,只有你有一點同情心,都會想出手幫助他們。 而這個活動伸出援手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按「讚」還有捐30塊,換取行動套組、戴上手鍊就行了。我想只有沒心肝的傢伙才會拒絕。
所以,我在他們的影片上按個「讚」,再到他們的FB粉絲團按一個「讚」,還答應他們在我朋友所服務當地機構中播放他們「看不見的孩子(Invisible Children)」的影片。我的一切反應是快速,情緖性地不假思索。這些只是我的舉手之勞。約瑟夫·科尼顯然是一個壞傢伙。我想讓人們知道,我不在乎把壞人繩之以法。(老實說,這就是我們用社群網站的目的,希望把我們人格放大投射出去,而KONY2012影片也一樣)而這正是社群網站行銷所想得到的反應。
然而,隔天,在作了一些google搜索以後,我取消了我的「讚」,然後把我的塗鴉牆上的影片回應改掉了。我對於他們所做所為及這支團隊有太多的疑問了。Facebook的熱潮是短暫的。這是不變的原則。隨著在網路世界上流轉,人們的注意焦點會慢慢地被修正,一方面,我覺得我怎麼會手癢去亂按「讚」。另一方面,我覺得有種被人操縱的感覺。Invisible Children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我知道誰是約瑟夫·科尼,我也恨不得他被抓去關,我幫他們傳播了訊息。接下來,我就離開了。
社群網站的即時性和快速使得它成為強大,但危險的行銷工具。這不只是指KNOY2012而已。它也同樣會發生在乳癌防治或動物保護和環境綠化的社會議題上,甚至是選舉募款。這不是說這些議題不好的或社會價值不夠高貴,或認為他們不配得到支持。我們只是透過「讚」的按鈕來達到心中小小的參與感的滿足而已。我們不想知道太多內容,意味著我們之所以按個讚支持,是因為基於社群媒體的行銷手法,但當我們知道得更多,通常就不太會實際去支持行動了。在每一次點閱、點擊按鈕裡,其實對於我們及活動來說都會慢慢地變得被動而彈性疲乏。轉貼可愛寵物影片或是成為人權鬥士者之間,這些「讚」或「轉貼」背後有不一樣的意義存在。
我們都希望成為英雄,但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機會。而社群網站的社會運動像是KONY2012,讓你只要按按滑鼠就能變成英雄。不管I.C這個團體有沒有可能把約瑟夫.科尼送給法津來制裁。現在這支已經散布全球的影片已經如潑出去的水一樣,而結果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結構中愈來愈難以預料。而我們到底從這個運動中看到什麼?他成功地引起了焦點與注意,但不代表運動本身就能成功。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社群網站的浪潮是如何快速地轉向。。而I.C也快速地認識了「美名在外」到「臭名昭張」是怎麼一回事。這也是為什麼,那場如鬧劇般的裸奔的討論已經蓋過了討論那些「被看不見的兒童」了。
Via http://www.divinecaroline.com/22342/125862--shares-likes-won-t-really-change#ixzz1plUaWbp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